近期,笔者利用参加省级生态环保专项督察之机,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在部分县域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通过深入一线摸实情、刨根问底查根源,座谈交流寻良策,深感当前各地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虽采取了一些有力举措,但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值得引起关注并有针对性加以解决。
从调研的情况看,在一些地方畜禽养殖场特别是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较为简陋,大量粪污露天堆存、晾晒,缺乏防雨、防渗、防溢流措施,异味扰民问题突出。有的县域虽然有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但缺少必要的资金扶持和制度保障,没有形成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养殖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加之职能部门监管缺位,畜禽粪污去向“无人问津”,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成了“无米之炊”,“好项目”却“吃不饱”,无法维持长期运行。
畜禽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养殖粪污作为最重要的农业面源污染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会对水、土壤、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会对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阻碍。
通过实地调研,笔者感到,各地应按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确定的,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求,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积极推动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较好实现畜禽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真正走出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要优化畜禽产业布局。坚持“以地定养、种养对接”,以土地承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协调、规模匹配。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转变。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区)向适养区发展;限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区)不准改建、扩建,并对现有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禁养区内禁止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区),已建成的逐步关停转迁。
二要整县推进粪污治理。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为依托,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有机肥、沼气、生物天然气等工程,促进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利用。因地制宜引导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企业,培育壮大粪肥收运和田间施用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完善田间地头管网和储粪(液)池等配套设施,畅通粪肥还田利用通道,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要优化政策制度扶持。用好政策性资金,出台政策性文件,在养殖场(区)企业土地流转、粪污综合利用、粪肥就地就近还田、第三方有机肥加工企业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积极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执行农业用电价格,破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障碍。
四要注重抓好宣传培训。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多途径、多渠道宣传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加大畜禽污染防治监督执法案例宣传,推动养殖场(户)自觉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定期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4 青岛中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013595号